“妈妈,我要打死你!” 可怕的诅咒敏感期来了!

本文已影响2.18W人 

“妈妈,快来呀,你再不来我就要把你炸飞!”星期天一大早,就被这一句“惊悚”的话给划破了安宁。我正带着二宝在客厅玩耍,大宝天天跟爸爸还在卧室,两人大概是起了什么冲突。

01

“妈妈,快来呀,你再不来我就要把你炸飞!”

星期天一大早,就被这一句“惊悚”的话给划破了安宁。

我正带着二宝在客厅玩耍,大宝天天跟爸爸还在卧室,两人大概是起了什么冲突。

我一进去,孩子就一副气恼样儿,指着躲在一边的爸爸说:“妈妈,我不想要这个爸爸了,我要把他踢飞到太空去!”

天爸在一旁给我使了个眼色,大概是没辙了。

想起前两日,也是类似场景,因为一点对奶奶的不满,就放言:“你这个臭奶奶,我不要你了,我要拍死你!”

当时我们一家都在吃晚饭,爸爸表示很恼火,老人也很震惊,大家似乎都被他的这一句“口出恶言”给激怒了。

爸爸当即就教育批评了他,拎他进了“小黑屋”思过一会儿,要他尊重奶奶,不许说不文明的话,还跟奶奶道了歉。这事儿算是过了。

“妈妈,我要打死你!” 可怕的诅咒敏感期来了!

没想,才过两天,似乎已经忘了这个教训。

联想到他最近一段时间经常挂嘴上的“屎臭屁”“大傻蛋”“讨厌虫”等等污浊的词汇,天爸跟我说,这孩子是不是着了什么魔,越想让他不说他却偏要说得多,有时根本没法接他的话。

我们的孩子一向挺温和而文明的,睡前都会跟每一个人抱抱亲亲道晚安,说要“要一直一直爱你”“永远在一起”的,现在怎么突然变成如此凶恶,感觉要令人奔溃。

奶奶还跟我说起,前几天刚把一个小朋友给“恐吓”哭了,说是要“砍断他的腿”。

奶奶说,这孩子太暴力了,感觉像是变成了坏孩子。

根据这一连串信息,我脑海中终于反应过来,这应该是“诅咒敏感期”的到来。

只不过,这一下,来得有些凶猛。

我过去温和地抱抱他,轻声地问,“如果你把爸爸妈妈都炸飞了,那你没有爸爸妈妈陪伴了,以后该怎么办呢?不过你即使把我们炸飞了,爸爸妈妈还是依然爱你的。”

“额……那还是不要炸飞了吧。”4岁多的孩子,还是很天真的。

02

其实,根据敏感期理论,诅咒敏感期一般出现在3岁左右,这跟每个小孩的语言敏感程度有关。

天天现在4岁半了,我以为差不多过了这个阶段,或者是之前的敏感期没有捕捉到,已经顺利度过了。没想到,这一次,让我如此清晰地感知领教了一回。

之前就有妈妈带着困惑咨询过,为什么之前讲理讲文明的孩子突然就爆粗口了,诸如“打死妈妈!”“杀死爸爸!”“摔死奶奶!”“臭妈妈!”“坏奶奶!”等等,爱骂人,爱发狠诅咒,越是阻止就越喜欢这样说。

甚至为之苦恼,觉得孩子出口无礼、变得“没教养”而感到自己的教育失败。

“妈妈,我要打死你!” 可怕的诅咒敏感期来了! 第2张

其实不然,这正是代表孩子在成长。

只是,他进入了生命中的一个新的敏感期——诅咒敏感期。

1岁多的儿童,当发现一个词语和一个外物能配上对时,他会重复进行这种配对,比如:“妈妈!”“哎!”“妈妈!”“哎!”在这一叫一答中他享受着语言能指称带来的喜悦。这是儿童语言敏感早期的表现。

随着年龄的增长,孩子很快发现一句话能表达一个意思,很快,孩子就会留意到语言本身是有力量的,一句话有时候会产生一种强有力的效果。

诅咒敏感期是语言敏感期中的一个表现。当孩子发现语言本身是有力量的,尤其是有些话能够像利剑一样刺伤别人,孩子就会使用强而有力的语言来试探、发展自己的力量,并观察别人的反应。

第一次天天对爸爸说“我要炸飞你”“我要打死你” 的时候,天爸的反应是很强烈的,甚至也说:“我不要你了!我做别人的爸爸去了!”结果,天天后来也学会了:“我不要你了,你去做别人的爸爸吧!”

可见,孩子体会到了语言的杀伤力。当他发现语言的力量后,就会经常性地使用这类语言来故意激怒你。

只不过个体有差异,也许不同的孩子所表现出来的程度会不同。

03

其实,孩子的各个敏感期,都是他们探索学习的过程,随着成长,过了这个阶段也都会自然而然地消失了。

诅咒敏感期也是如此,在一段时间以后就会悄无声息的过去。

对于其他敏感期而言,孩子一般都需要得到满足才会顺利度过。而对于诅咒敏感期,却相反,父母的反应越强烈,可能就越容易激发孩子使用诅咒语言。

如果你的孩子也出现了诅咒敏感期,千万不要反应过于强烈,因为,你的反应越强烈,越容易激发孩子不断地使用诅咒性的用语。

一般来说,小朋友只在“诅咒敏感期”才会有足够的兴趣去如此表达,如果成年人对此反应过激,或者让他们感到,在生活中经常看到或听到类似的表达方式会让他从中受益,孩子就有可能形成无意识的习惯,并延伸下去。

所以,对付诅咒敏感期最好的方式就是冷处理。你要知道孩子说脏话狠话只是在一定阶段内的行为,那就无须为此大惊小怪,平和淡定地面对就好了。

“我要杀死你。”从孩子那澄澈的眼神可以看出,她说这话并没有恶意。

“是吗?我要是被杀死了,你就再也见不到我了。”

“那你去哪儿了?”

“我就变没了。”

“那我要把你砍断。”

“我要被砍断了,就需要用胶水把自己黏好。要黏不好就麻烦了,我就死掉了。”

“那我把你头砍下来。”

“那我的头一定很伤心,因为它不能跟我的身体在一起了。”

……

从始至终,林老师只是很平淡地面对孩子的这个行为,并没有给她讲道理,告诉她这话有多狠,有多不受人欢迎,只是很自然地呈现后果给她。

聊了几句,孩子很快被别的事情吸引了注意力,也就把要杀人砍人的念头给忘了。

过了几天,孩子再也不曾提起过这个话题。

确实,一般来说,如果不是特别在意孩子的诅咒,并表现出“一点也不好玩的意思”,当孩子发现他的“脏”话、狠话并没有获得想象中那么强烈效果时,慢慢也就会失去兴趣,从而逐渐顺利度过“诅咒敏感期”。

“妈妈,我要打死你!” 可怕的诅咒敏感期来了! 第3张

最近几日,天天的这种行为少了很多,这大概跟我们全家达成一致的“冷处理”反应有关。

当他吼“奶奶你真是个大笨蛋”时,奶奶会冷静地告诉他,奶奶会做菜烧饭给他吃,不是笨蛋,这样说奶奶会伤心的;

当他喊“妈妈我要把你头砍断当球踢”时,我会平和地告诉他,妈妈会把头黏上去,虽然很伤心,但依然很爱你……他也会顺势来抱抱我,回应告诉我“我其实也很爱妈妈的”。

所以,不要再误会这个特殊阶段的孩子了,也不必过度紧张、忧虑,冷静面对,对症下药,相信那个乖巧可爱、善解人意的宝贝,很快就回来了。

相关内容

热门精选